Categories
自主生活 女事

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檢查: 缺一不可

我問診所的女醫生,我究竟是否需要做乳房超聲波檢查?是否做了乳房x光造影檢查,就不需要做超聲波檢查?她不是專科醫生,但負責診所的女性健康服務,想對這方面有一定認識吧。她的答案是,我不太需要做超聲波檢查,x光造影檢查會發現早期的乳癌,應該足夠。

我沒有聽她的説話,做了超聲波檢查。因爲我記得一個朋友的經驗,她每年都做X光造影檢查,但X光造影沒有幫到她,反而是在做超聲波檢查時,發現有乳癌。她因此常告誡朋友,不要忘了做超聲波檢查。

超聲波檢查證實我的乳房沒有惡性腫瘤,那個幫我做檢查的專科女醫生還這樣告訴我:我的病人中,十個裏面有五個是憑超聲波檢查驗出有癌的,十個裏面只有一個人是因爲X光造影檢查而發現有乳癌。

如果你查看一般乳癌知識,很奇怪的,多是推薦女性做x光造影檢查。例如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網站,這樣說:

香港乳癌基金會乳健中心建議:自我檢查、臨床檢查和X光造影檢查三管齊下,才能保障乳房健康。

只提x光造影檢查,完全沒有提及超聲波檢查。

一般而言,女人四十歲之後就要照乳房x光和超聲波,要雙管齊下,才可確保在早期就發現乳癌。x光造影可發現鈣化點(早期原位癌),超聲波可以找到腫瘤,各有長處,相輔相成。

由於亞洲女性的乳房組織緻密度較高,在使用X光攝影檢查時,可能較難發現原位癌,又或不易判讀,這是亞洲女性在40歲後要做X光造影和超聲波雙重檢查的原因。

40歲前,因爲乳房組織緻密度高,反正X光造影看不清楚,又有輻射,沒有可疑的話,單做超聲波檢查就可以。

這是我在“香港的乳癌治療資訊”看到的總結,精簡有用:

1)40歲以下,唔可疑:淨照超聲波

2)40歲以下,好可疑:兩樣照哂

3)40歲以上,唔可疑:淨照X光 (公立醫院做法);兩樣照晒(私家)

4)40歲以上,有懷疑:兩樣照哂

不過,我會結合第三點和第四點,稍作改動,變成這樣:

1)40歲以下,唔可疑:淨照超聲波

2)40歲以下,好可疑:兩樣照哂

3)40歲以上,無論可疑不可疑:兩樣照晒

香港乳癌基金會的X光造影檢查費用是900元,超聲波檢查是800元。香港家計會的超聲波檢查是450元,最便宜,但要内部轉介。私家醫院的費用當然要貴些。以仁安醫院爲例,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檢查都是1300元,兩者一齊做是2200元。

無疑做乳房檢查,既要付出時間也要付出金錢,但這些錢省不得的。乳癌多發生在40-59歲的女性身上,香港每年有三千人確診,是本地女性的頭號癌症。各位40歲以上的女士,要注意啦。

Categories
世事

美國總統大選的兩點啓示

今日世界醒來,都詫異於美國選了Trump做總統。傳媒和身邊的人都說,這世界瘋了。世界真的瘋了嗎?或者是,或者不是,但似乎都不重要。

有兩點啓示倒想分享一下:

  1. 不要盲目相信專家和傳媒之言及科技的進步:選舉前媒體和專家及其所用的先進預測技術都估計希拉里會贏,結果呢?自不待多言。可知,我們平時是被多少的“謊言”和假象所蒙蔽。現代媒體不能讓我們看到真相,真相和真理是要靠自己去找的。能獨立思考誠人最可貴之處。
  2. 貧富和階級的兩極化:無論是英國的脫歐選舉結果還是今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都顯示沉默大多數憤怒了,他們想要改變。這些人,很多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亦非得益於全球化和日新月異科技的平民百姓。他們沒有能力做“國際公民”,遊走於國際大城市之間,相反,被困城鄉一隅,工作和生活都不太望到前景。當我們自詡自己是“高人一等”、“政治正確”的非Trump的支持者的時候,或者我們應該細想,爲什麽有那麽多人要用手上的一票表達他們的聲音和憤怒。是全球化下的不公和被金錢和權力壟斷的政治現實造就了Trump和Brexit。

回望香港,覺得美國人還是幸福的。你們至少可以選,無論結果好壞,畢竟是你們的選擇。選擇錯了,四年之後再從頭選過。但香港人不僅沒有選的機會,連本身的文化和價值都要被人摧毀,可憐得多,亦慘痛百倍!

這是我看到的和我的想法很接近的一篇文章: Dear Democrats, Read This If You Do Not Understand Why Trump Won. 希拉里真的這麽可取嗎?Trump真的這麽令人討厭和害怕嗎?我們是不是一群人云亦云、自命政治正確和沾沾自喜的人?我們是不是都是躲在自己爲自己築起的圍墻内看外面發生的事情?

Categories
日本之旅 香港事

福岡超市

今年五月去福岡旅行,每日都去超市逛,發現當地的超市對推廣本地農產品不遺餘力。例如會闢開一個位置專門推廣福岡出產的蔬菜水果,騰出的地方可不少。 img_1990 img_1991

而香港呢,超市完全被大集團壟斷,賣的蔬菜水果全部是外來的,不會找到本地的農產品。賣的有機菜就最能說明問題。

香港超市的有機菜絕大部份是大陸生產的,小部分產地是馬來西亞,也有台灣的。偏偏就是沒有香港生產的有機菜賣,太荒謬了。而香港不是沒有有機農場,根據漁農處的數字,截至2016年9月,香港的有機農場數目估計有 561 個。但在香港的超市竟然買不到本地生產的有機菜,反而遠至台灣或馬來西亞的有機菜卻可以買到。 為什麼?!

對於唯利是圖的大商家,其實又可以有什麼寄望?!

Categories
世事

三個因素決定英國脫歐公投結果

這三個因素是:

  1. 年齡:年紀越大,越支持脫歐。看這截自英國BBC新聞網站的圖就一目了然:IMG_2247更致命的是,年紀大的英國人投票率最高,而他們是選擇脫歐的一群。
  2. 教育程度:越多大學畢業生的地區,越支持留歐。所有的大學城都是投留歐,例如Exeter和Norich這兩個我讀過書的地方,牛津和劍橋等大學城更是以壓倒性比例支持留歐。
  3. 身份認同:認為自己是英國人(English)的地區,多會選擇脫歐。英國人的身份認同一向強, 看他們如何愛戴英女皇就知。

英國的投票結果令人意外和沮喪。脫歐的結果反映的就是保守的民意佔多,而移民問題無疑是困擾很多英國人(尤其是勞工階層)的問題。 我相信,如果公投不是在難民潮爆發的這個時候發生,投票結果會大不一樣。

我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人老了就會保守?我們可以不這樣嗎?

在香港,情況不是一樣嗎?那些人口老化的地區一定是投給民建聯和建制派的。在美國,年輕人選擇希拉里的對手、老左翼的Sanders,而不是和商界及建制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希拉里。

或許,我們都該提醒自己逆流而上,無分年齡,永遠保持開放的心靈和學習的心。這是對自己的要求和責任,也是對世界的貢獻。

Categories
影·書·樂·字 香港事

法國小鎮的有機革命

IMG_2199紀錄片”Food Beware – The French Organic Revolution” (2008年)記錄了法國南部一個小鎮的有機食物運動:Barjac鎮的政府決定在小學的食堂推行有機食物,令兒童從小認識何為有機,養成有機生活的習慣,亦可以借此帶動該區的有機農業穩步發展。

很值得一看、很好看的紀錄片。Barjac鎮位於法國南部,田園景色醉人,但在醉人的景色以外,卻是年輕人和農夫因為環境污染和農耕大量使用殺蟲劑而患病的現實。為甚麼我們要吃有機食物,要鼓勵有機耕種,這部紀錄片帶出了很清晰的訊息。

可能有人質疑這部紀錄片沒有什麼科學證據支撐其說法,只是用了農夫和鎮上的人患病的個案去說明問題。但證據不是問題所在呀,科學研究早證明環境和患癌的關係,正如片中一位人士所言:這不是證據的問題,證據早在那裡(很多的科學研究已經肯定了這關係),而是政治意志力的問題,政府肯不肯行動,採取相應的政策應對問題。

吸煙有害健康嗎?地球真的在暖化嗎?很多人相信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沒有百分之一百的證據顯示彼此的關係。但我們需要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九十五的證據嗎?已有的研究和證據難道還不足夠嗎?

這部紀錄片拍得很有詩意,食物和法國南部景色拍得很美。結尾幾個兒童和鎮上的老人的對話,令人莞爾。

紀錄片傳遞了正面的訊息:我們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 就從學校的飯堂做起。有了對有機食物的需求,自然可以養起有機農夫,從而壯大有機農業。 令人在灰暗以外,看到色彩。

很同意片中說要從兒童開始培養有機生活的態度,因為態度和味蕾都是要培養的。人的味蕾會因日常的飲食變得麻木,一旦味蕾麻木,對什麼是鮮味,什麼是食物的味道,就會失去敏銳的感覺。記得年多前開始吃有機菜,當時真的吃不出有機菜如何和普通菜不同。但到了現在,我是終於吃出“不同”了。 前陣子去超級市場,買了不是有機的生菜回家吃,味如嚼蠟,驚覺味蕾已較前細膩。

當證據擺在那裡,我們要直視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要過有機生活,要有自己的農藥的時候,回看香港,令人唏噓。今日馬屎埔村因政府“發展”之名正被收地。香港又失去更多的農地和農夫了。 你可會藉此了解一下馬屎埔? 爲何一個農地要由大地產商出動私人保安去收地?為何區村民要奮起反抗?請看馬屎埔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