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影·書·樂·字

“請以我的真名字呼喚我”

這是朋友介紹的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的詩。在此和各位朋友分享。因為詩的美﹐帶來的寧靜。

詩歌的背後其實有個故事﹐在此且不表述。看看詩﹐聽聽別人為詩譜上的曲﹐夠了。

一行禪師生於越南,16歲出家為僧,大半生過著流亡生活,後在法國南部建立起「梅村」(Plum Village),推廣禪修生活。他是當今最有份量的禪師之一。

“Please call me by my true names”

My joy’s like spring so warm, it makes flowers bloom all over the earth.
My pain’s like a river of tears, so vast it fills the four oceans.
Please call me by my true names, so I can hear all my cries and laughter at once,
So I can hear that my joy and pain are one,
Please call me by my true names so that I can wake up and the door of my heart could be left open.

試譯如下﹕

請以我的真名字呼喚我

我的喜樂﹐溫暖如春天﹐催開遍地的花朵﹔
我的痛苦﹐滔滔如淚之河流﹐填滿五湖和四海﹔
請以我的真名字呼喚我﹐使我可以同時聽到哭聲和笑聲﹔
聽到我的喜樂和痛苦﹐原是一體﹔
請以我的真名字呼喚我﹐這樣我可以醒來﹐我的心扉打開。

Categories
影·書·樂·字 香港事

二樓書店主人之死

昨日才驚聞二樓書店青文書屋的主人羅志華死了﹐是在九龍的倉庫執拾書籍時﹐大堆的書倒下﹐藏身書海的。而他死後兩個星期﹐才被人發現。

青文書屋早在兩年前﹐因為沒法經營下去﹐被迫結業﹐賣不去的書都放在倉庫裡去了。主人羅志華不肯燒掉這些書﹐或者相信這些書還有賣出去的機會﹐或者他根本就相信﹐書是沒理由﹐不應該被燒掉的。

我從家中書架上找出青文書屋出版的文化視野叢書之“什麼都沒有發生”(陳冠中著) 。

很多年前在市政局圖書館的架上看到叢書的另一本書﹐丘世文著的“週日床上的顧西蒙”﹐ 一拿上手就不願放下﹐之後﹐從圖書館借了同一叢書的其他著作來看﹐包括也斯的“越界書簡” ﹐黃碧雲的“我們如此很好”。 再之後﹐在書店見到“文化視野叢書”﹐ 馬上就買了一本來看﹐就是上述陳冠中的作品。

我和羅志華的聯繫﹐是這些曾經滋潤過我靈魂的書本。當知道他死了﹐我才發見這些聯繫。

“他是一名不算成功的書店經營者,但從他的身上卻更能令人們認識書本的真諦。”

    ———馬國明(曙光書店店主)

“我們很容易就會感到羅志華的死其實是一個象徵;象徵我們的過去;如果不幸的話,甚至象徵我們的未來。”

    ———梁文道(香港著名文化人)

我則感到羅志華以他沉重﹐靜默的死﹐對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作出了最響亮的吶喊。聽到他的吶喊﹐我感悽然。

Categories
影·書·樂·字 中南美之旅 世事

國際主義和全球化﹕由智利的一段歷史說起

智利有一段發生在七十年代的歷史很吸引我。

智利社會黨創始人阿連德在1970年上台﹐推行國有化﹑財產再分配等社會主義政策﹐威脅到以美國為首的資本家利益﹐當時美國的尼克松政府決意(協助)策動政變﹐推翻阿連德政府﹔1973年政變終於發生﹐阿連德所在的總統府被炮轟﹐阿連德要所有跟隨的人離開﹐他留後﹐然後開槍自殺。

曾經看過一部記錄片﹐是追蹤當年阿連德政府在一夜之間被推翻的前後所發生的事情﹐尤其是阿連德自殺前後的情況﹐訪問了很多相關人士﹐亦播出了不少珍貴圖片﹐包括阿連德死時的圖片。至今我仍驚異於歷史上竟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北島的《青燈》說到﹐當年阿連德自殺﹐政府在一夜之間被推翻的消息傳來﹐正在中國某地當建築工人的他哭了。令一個智利總統之死和一個中國建築工人拉上關係的﹐正是他那一代人懷有的國際主義情懷。

「國際主義」和現在週圍都講的「全球化」好像相似﹐但在北島眼中﹐「國際主義是全球無產者聯合起來﹐而全球化則是不明國籍的富人合伙坑蒙拐騙。」同是講國際﹐很相似的詞語卻在講完全兩種東西﹐而且﹐幾代人之隔﹐關懷已經大不同﹐國際主義是關懷弱者和無產者﹐而全球化則是關懷自己–如何在大氣候下生存和競爭。時代的巨輪下﹐很多東西都變得似是而非。

Categories
影·書·樂·字

故事的延續

book of bei dao

《青燈》 

北島著

看書就是有這樣的妙處﹐這本書看到的故事﹐竟然在另一本書得到返照和延續。

我介紹過這本自傳和這個尼加拉瓜(nicaragua)奇女子(Gioconda Belli)的故事。這兩日在看中國詩人北島的散文集 《青燈》 ﹐竟然看到了有關她和她丈夫在美國的生活。

原來她美國的丈夫和她都是詩人﹐居于舊金山附近﹐而北島和他們夫婦有往來﹐書中記載了和他們的交往。

不知北島是否知道她寫過這本自傳﹐他在《青燈》 的不同篇章﹐分別以Daisy(雛菊)和D來稱呼她﹐並且這樣描寫她﹕「雍容大方﹐有神秘的不可捉摸的美。」

又寫到她回到尼加拉瓜﹐群眾還認得她這位曾位居文化部副部長的前「革命女份子」 ﹐「當然﹐那個游擊隊姑娘﹐我們永遠都會記得她。她是個好人。」他引述在尼加拉瓜遇到的的士司機說。

而她的丈夫﹐北島用G來稱呼他﹐但我記得在她的書﹐她提到他叫George。無怪北島用D來稱呼他了。

George是怎樣的一個人﹐以至於她會放棄她曾為之灑熱血拋頭顱的故國而來到美國生活﹖

在北島的書﹐我有了答案。

George在十二歲就離家﹐自個兒四處流浪﹐找活幹﹐但一直堅持讀書。他是個夢想家﹐喜歡逛博物館和圖書館﹐有日他在圖書館看到了惠特曼的《草葉集》﹐從此決定要當詩人。後來他為了謀生﹐參了軍﹐剛好越戰爆發﹐他看到了戰爭殘酷和討厭的一面﹐開始反戰﹐四處張貼反戰標語﹐又拒絕軍操﹐因此被拉上軍事法庭。後來上訴﹐得以無罪釋放。從此他專注他詩人的事業﹐而後來在某個詩人的活動場合﹐遇上前革命份子的她﹐一個傳奇遇上另一個傳奇﹐就這樣走在一起了。

北島的書﹐延續了一個我已知的故事﹐雖然這個延續未必是北島所知﹐亦非他所在意的﹔而因為延續﹐我有了一趟美妙的讀書經驗。

Categories
影·書·樂·字

尼加拉瓜﹕愛和戰事的回憶

the cover of the country under my skin

The Country Under My Skin
A memoir of love and war
By Gioconda Belli

幾年前在倫敦的一間書局﹐漫無目的地用眼睛閑逛﹐看到了這本書﹐翻了幾頁﹐便決定買下﹐並且在很短的時間便把書看完。書﹐寫得實在太好了。

書是有關一個尼加拉瓜女人的故事﹐由作者Gioconda Belli本人娓娓道出。她本出身中產家庭﹐目睹家國被殘酷的Samoza獨裁政權破壞得支離破碎﹐人民苦不堪言﹐決心冒著生命危險參加革命。她參加了當時的反對派Sandinista國民解放陣線﹐從事游擊戰和間諜活動﹐其間要帶著兒女逃離家園﹐避過追捕﹐成為名副其實的革命家。

Gioconda Belli還寫到她去古巴見卡斯特羅的情景。還寫到她和另一個革命家的戀愛故事。

還寫到她如何失去她的愛人 – 他在革命成功之前﹐離開了世上。

後來﹐革命的戰火擊敗殘暴不仁的Samoza政權﹐Sandinista所代表的人民力量革命成功。Sandinista當政後﹐推行共產主義色彩的政策﹐卻慢慢失去人民的支持﹐Gioconda Belli講出她眼中的背後原因(包括美國政府明目張膽的干預)。

Gioconda Belli後來遇到另一段愛情﹐是和一個美國人的愛情﹐她選擇了一半時間在美國﹐一半時間在她的國家尼加拉瓜。

歷史和個人命運的相連﹐愛情和革命的結合﹐愛情和戰爭的廝磨﹐一個女人衝破限制追求自由和獨立的故事﹐一個國家的歷史演變﹐其人民對自由和公義的革命追求﹐內容是這麼豐富﹐令這本書特別吸引。

看完這本書﹐你會愛上尼加拉瓜這個國家。原來這個國家有過這些人物﹐有過這麼一段浪漫的歷史。

早前﹐我曾說過會介紹拉丁美洲另一個值得去讀西班牙文的國家﹐我說的正是尼加拉瓜。我推薦這個國家﹐不僅是因為這本書﹐還因為我的一個朋友在這個國家有過非常美好的學習西班牙文時光。下文會講講他的經歷。

——————–

Gioconda Belli 的訪問

尼加拉瓜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