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香港行腳 ·歷史

曾大屋點滴

有幸跟隨香港歷史專家蕭國健教授參觀位於沙田的曾大屋,算是學了點歷史知識。

話説來自江西的曾姓客家人曾萬貫,在1852/53年的時候,帶領十幾個族人,來到香港落腳,在現在的筲箕灣一帶開採石礦場,現在筲箕灣有個地方之所以叫阿公岩,就是和曾萬貫和族人在這裡採石有關。

因爲採石致富,所以在香港覓地建大宅,看中了獅子山下這一帶的風水好,山明水秀,建成了曾大屋,是香港現時保留至今最具規模且歷史最悠久的客家圍村建築之一。photo (67)大屋建成於1867年,至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

何以知道是客家人建築?蕭教授說,因爲有“世家”兩個字在門楣。photo (65)只有客家人才用這兩個字命名大宅和村落。蕭教授還提了一個貼士:廣東人用“圍”字命名大宅或村落,所以吉慶圍,什麽圍的,一定是廣東人起或住的。

說囘曾大屋,當時治安不好,曾家把大屋建成堡壘式,四角有堡壘,還在其他省會訂造了兩扇堅固無比的大鐵門,作爲防禦之用。photo (71)這道鐵門是在曾家的女兒被擄走後,為防範同類事情發生,加建的。

敵人/壞人不可近,但狗是人的朋友,所以特別有個狗門口,讓狗出入自如。photo 3 (4)現在曾大屋已經不是曾的後人在裏面住,而是分租了給很多戶人家,有點七十二家房客的味道,保養得不是太好。photo 2 (9)photo (69)蕭教授指出,部分花崗岩和珍貴的建材,給人偷了去買,很是可惜。

整個曾大屋,最具歷史價值的就是其祠堂。祠堂正中為曾萬貫的肖像,下放一扇大屏風,上有鍍金的木刻賀辭,是當時一班官員及曾萬貫中了舉人的侄子曾蘇慶賀曾萬貫七十大壽送的,已有上百年歷史,難得保持至今,還算完好,十分珍貴。photo (66)

photo (70)我奇怪這祠堂怎麽會保留得這樣好,不似租出去的大屋其他部分,後來才知道是因爲政府有撥錢修繕祠堂,曾後人因而保證,大屋祠堂開放給公衆參觀。

據蕭教授說,曾大屋前的大片土地都是曾氏的,包括屋前已荒廢的池塘及現作爲遊樂場一帶的地方。

香港政府已把曾大屋列爲一級歷史文物。

如何前往:港鐵沙田圍站出,往逸泰街方向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